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文化重视不够,缺乏核心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家族式的企业文化制约了企业竞争机制的建立,不利企业的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一些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走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之路。
一、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企业文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我国不少中小企业者虽意识到这点,但没有在经营上落实。从而使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存在许多不良的现状和问题。
1.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据调查,在我国中小企业聚集的沿海地区,有60%的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企业经营者不介入、不重视,没有把企业文化战略编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企业经营理念涉及企业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的规定力度还远远不够。
由于中小企业的产品品种单一,他们的企业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机构相对简单,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员工素质相对不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忙于生计,不被残酷的市场所淘汰,只能更多地考虑企业当前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忙于追求自己的短期利益,而对长远利益的战略无暇顾及,而且,他们一般认为文化战略是大企业、大集团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进行战略方面的考虑。这也使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识不到文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
我国中小企业绝大多数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特殊的市场环境与历史条件注定了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很大的同一性和重复性。这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也以模仿其他企业为主,很少结合自己的特色进行创新,缺乏个性。同时这种缺少企业自身风格的企业文化,也让消费者很难将其与其他同类企业加以区分,更难以培养自己的忠诚消费者,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①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重视力度不够。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的领导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有些企业经营者不介入、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把企业文化战略编入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中,企业经营理念涉及企业使命、宗旨和目标等内容的规定力度与执行力度还远远不够。
②缺乏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核心价值观念和经营理念是企业的灵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对整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一些企业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建设,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追求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于是进行偷工减料、制假售假、质量和价格欺诈等缺失诚信商业道德的经营行为,致使市场萎缩。对员工只重义务而轻权利,抑制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导致人才流失。缺乏核心价值观的企业在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不能很好地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容易为周围的市场环境变化而改变自己的经营风格,没有企业制度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扼杀了一些很有潜力的项目和有发展前途的产品,无法壮大自己。
③重短期利益,轻长远考虑,缺乏战略意识。企业文化是需要从上向下而推动,因而受领导者个人意志的影响往往很大。过去由于对民营企业在所有制上的歧视,使很多民营企业家在经营时重视短期效益,缺乏长远考虑。而国有中小企业由于领导者任期有限,在职工对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前提下,出于个人工作成绩的需要,也会采用偏重于短期利益的企业文化,甚至经营理念与社会道德规范相违背的企业文化;另一些企业领导者为了自己升官发财,则选择了“重义轻利”作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完全不考虑企业的盈利能力。这些过分重视短期利益的企业经营理念,最终导致企业长远发展前景有限,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这些企业容易为周围的环境和市场改变自己的风格,文化建设没有连续性和稳定性,无法形成自己文化特色。
④家族式管理的企业文化制约企业竞争机制的建立。我国的中小企业绝大多数是家族式企业,在这些家族式管理的中小企业中,在创业初期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管理模式,在企业规模发展壮大后多有弊病: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在核心家族成员手中的高度集中,导致一些中小企业在人才任用上不以个人素质论高低,裙带关系严重;在管理决策上,也是由主要家族成员凭主观经验说了算,搞专断式、独裁式管理,结果族外人会因个人发展前景有限而失去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关注,失去工作的积极性,致使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停留在相对固定的水平,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二、企业文化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壮大的启示
我国中小企业要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和壮大,必须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作用,这才能塑造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且要把企业文化作为经营企业的持久战略资源,进而创立出和谐、长寿的名牌企业。
1.塑造特色的企业文化和树立核心的价值观。
一个企业就像一个人一样,她的生存与发展,取决于它的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也就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小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这里的价值观主要是指员工的价值观,企业文化包含众多因素,必须通过不断获取新知识才能使其积淀深厚,内涵丰富,才能营造出企业文化的条件,才能适应知识爆炸的节奏。先进的企业文化需具有学习能力,是学习成为建设先进企业文化的动力源泉,在企业文化形成一定氛围后会给每个员工造成一种求知欲,这时不但是企业的需要、社会的需要而且成为每个人的需要。有时,人们会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激励自己,产生为企业奋斗的价值观,产生一种时时处处想着企业的精神,以及企业人精神。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力作用,培养员工与企业共荣辱的价值观,把企业的建设看成自己家园的建设,培养团结、合作、互动、高效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会使员工积极向上、互教互助、敬业爱岗、携手共进的团队精神,达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2.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作用。
①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人为本理念是指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一切从人出发,以人为根本,进而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思想观念。企业要重视员工、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的个人特性,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当然,强调重视员工的自身价值并不是宣扬个人利己主义,而更多的是强调群体价值。企业要善于把员工的个人价值转化为企业价值,善于选择贤才,通过公平、透明的竞争机制,锻炼员工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品格,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②有利于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病。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有利于克服家族式管理的弊病,提高企业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企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聘用干部,能力较低的家族企业成员要将职位转移给优秀的非家族成员,最终形成以非家族成员为主的科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抛弃传统家族文化中非理性的血缘、亲情观念,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业缘、事缘理念。形成各个机构权责明晰、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有效地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保障所有者的权益,赋予经营者充分的经营权,确保公司持续健康的发展。
③把企业文化作为持久的战略资源来经营。企业能活多久?现在寿命最长的是瑞典的斯托拉公司,700多岁,还要活多长,说不清楚。英国有个300年俱乐部,300岁以上的企业才可以成为会员。这些长寿的企业的共同特点之一是有一个同心同德的企业文化机制。企业要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要有统一的价值观,也就是说,要统一意志。员工对企业的价值观要有强烈的认同感。文化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宗教能用一种近于松散的管理模式,绵延几千年,靠的就是文化渗透。企业要长寿,也需要文化渗透和持续的经营。文化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整合力量,也是管理成本较低的一种整合力量。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要使企业经营历久不衰,决不能停留在就事论事经营上,经济必须扎根在文化的沃土中才能持久。还要对“传宗接代”有一个正确认识,就不能局限于亲情相传,更重要、也是能更稳定更持久的“传宗接代”应该是文化,是形成一套能代代相传的良好风气,这就是企业文化。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更长寿,就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创新经营管理模式,同时也要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持久的战略资源来经营,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企业。
④中小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打造和谐的企业。企业文化塑造着企业的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宝贵无形资产,它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对外经营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巨大而深远。企业文化最大的作用便是强调企业目标和企业员工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群体成员的信念,价值观念的共同性,强调企业的吸引力和对企业的向心力。因此它对企业员工有着巨大的内聚作用,使企业成员团结在组织内形成一致对外的强大力量。而良好企业形象的树立,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使企业员工有一种自豪感、归属感,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凝聚力、向心力,实现价值观念的统一、员工行为的规范化,在企业中形成一种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保证了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竞争力的提高。
(文章来源:《现代企业》2010年第1期) |